第九十六章 尸体身份_大奉打更人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九十六章 尸体身份


第(3/3)页

要三十万两军饷,粮草、饲料二十五万石。诸位爱卿是何意?”

  户部尚书第一个跳出来反对,道:“元景36年,江州大水;荆州大旱;州闹了蝗灾,朝廷数次拨粮赈灾。

  “豫州、漳州两座大奉粮仓所剩余量不多,凑不出来了。”

  元景帝沉吟道:“从各州调配呢。”

  户部尚书回答:“即使有漕运,从各州募集粮草,耗时耗力,人吃马嚼的,等运到楚州边关,恐怕剩不下一半,此非良策。”

  正说着,宦官走到御书房门口停下来。

  元景帝抬了抬手,打断户部尚书的话,望向门口的宦官:“何事。”

  “魏公来了。”宦官道。

  元景帝喜怒不形于色:“让他进来。”

  宦官退下,十几秒后,魏渊跨入御书房,照例站在属于自己的位置,没有发出一丝一毫的声音。

  元景帝不悦道:“这样不行,那也不行,众卿只会反驳朕吗?”

  左都御史袁雄心里一动,抓住机会,跨步而出,道:“臣有一策。”

  元景帝颔首:“袁爱卿请说。”

  袁雄道:“朝廷可以临时添加一项徭役,叫运粮役。责令百姓负责押运粮草。”

  元景帝眼睛微亮,这确实是一个秒策。

  所谓徭役,是朝廷无偿征调各阶层民众从事的劳务活动,如果让百姓负责押运粮草,官兵监督,那么朝廷只需要承担官兵的吃用,而百姓的口粮自己解决。

  如此一来,不但能保证粮草在运到边关时不耗损,还能节省一大笔的运粮费用。

  “此为良策!”元景帝笑道。

  袁雄松了口气,只要陛下采纳他的计策,龙心大悦,那么在科举舞弊案中的后遗症,就会减到最轻。

  殿试过后,一旦许新年取得良好成绩,可以想象,必然迎来东阁大学士赵庭芳的反扑,魏渊的落井下石。

  他这个左都御史的位置还没坐稳,说不定就要被撸下去,得自救。

  王首辅跨步而出,作揖道:“此计祸国殃民,袁雄当诛!

  “陛下,时值春耕,百姓农忙之时,不可再添徭役。自古民以食为天,任何事,都不能在春耕时打扰百姓。

  “另外,去年天灾连连,百姓余粮不多,此计无异于火上浇油,把人往死路上逼。”

  左都御史袁雄眉头一跳,正要反驳,便听褚相龙冷笑道:“王首辅爱民如子,末将佩服。只是,难道楚州各地的百姓,就不是大奉子民了吗。

  “王首辅对他们的生死,视若无睹吗。”

  王首辅淡淡道:“朝廷在北地屯军八万六千户,每户给上田六亩,军田多达五千顷。每年........”

  “边关久无战事,楚州各地历年来风调雨顺,即使没有粮草征调,按照楚州的粮食储备,也能撑数月。怎么突然间就缺钱缺粮了。

  “怕是那些军田,都被某些人给侵占了吧。”

  楚州是大奉最北边的州,紧邻着北方蛮族的领地。

  褚相龙仗着亲王撑腰,毫不畏惧,冷哼道:“读书人除了动嘴皮子,打过仗吗,领过兵吗?尔等在京城享受,却不知道边关将士有多苦。

  “陛下,此次蛮族来势汹汹,早在去年尾就已发生过数起大战。王爷神勇无敌,屡战屡胜,若是因为粮草紧缺,后勤无法补给,耽误了战机,后果不堪设想啊。”

  元景帝颔首:“淮王神勇,朕自然知晓。而今北方战事如何?”

  褚相龙抱拳道:“王爷用兵如神,骁勇无双,那些蛮族吃过几次败仗后,根本不敢与我军正面对抗。

  “只能仗着骑军快捷,四处劫掠,我军虽然占尽优势,却疲惫不堪。请陛下发放军饷粮草,也好让将士们知道,朝廷没有忘记他们的功劳。”

  王首辅皱了皱眉。

  自去年年尾指责镇北王守城不出的弹劾后,北边发来的塘报确实说镇北王屡打胜战,蛮族对边关的侵略得到了遏制。

  曹国公当即道:“镇北王劳苦功高,我等自不能拖他后腿。陛下,运粮役是两全其美之策。再者,若是军饷发不出来,恐怕会引起军队哗变,因小失大。

  “即使有不妥之处,也该秋后再算。不该在此事扣押粮草和军饷。”

  几位勋贵纷纷表示赞同。

  战场之事,他们是行家,比文官更有发言权。

  王首辅沉声道:“陛下,此事得从长计议。”

  元景帝不理他,道:“诸位爱卿觉得呢?”

  见状,诸公们纷纷松口,回禀道:“自当全力支持镇北王。”

  陛下的倾向很明显,他们多说无益。

  王党的几名骨干悄悄给王首辅使眼色,让他谨言,陛下对镇北王有多信任,朝堂上下是有目共睹的。

  不然,当年也不会赐予镇北王镇国宝剑。

  元景帝看向魏渊:“魏爱卿,你是军法大家,你是何看法?”

  王首辅立刻看向魏渊。

  ..........

  PS:查了查资料,更新晚了。
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ddyueshu.cc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